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一 個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重力與環境都可能適於人類居住,而且「上頭100%有生物」,他們認為太空中還有許多這類行星。

聖 塔克魯茲加州大學與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發現的這個行星繞著天秤座紅矮星Gliese 581運行,命名為Gliese 581g

該行星距 離地球20光年,在天文學來說相當近,不過就算用速度可達光速十分之一的超級火箭,從地球去也要兩百年。

Gliese 581g質量是地球的3到4倍,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超級地球」,軌道周期37天,且軌道正好在「適居帶」(Goldilocks zone)上,這代表行星表面可能有水,且行星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液態水能以各種型態存在,例如海洋、湖泊或河流。科學家表示,行星上面至少必須要有液 態水與大氣層,才有可能適合人居。

UCSC天文與研究 團隊領導人之一、天體物理學家沃特(Steven Vogt)表示:「我個人認為,根據這個星球的條件,我敢說那裡百分之百有生命居住。我毫不懷疑這點。」

Gliese 581g可能是岩石行星,有足夠重力留住大氣層。若該行星的岩石構造與地球相似,那麼它的直徑約是地球的1.2到1.4倍。沃特說,Gliese 581g的表面重力和地球差不多,或比地球略重,因此人類能夠輕易地在上頭行走。

 

令人震驚的Gliese 581g行星

 


其餘超級地球介紹 :

 

首顆被人發現 的超級地球

以Eugenio Rivera為主的一支團隊於2005年發現了首顆超級地球,它因繞行格利澤876公轉,而被命名為格利澤876d(先前已有兩顆體積近似木星的類木行星 在其星系中被發現)。它的質量估計有地球的七點五倍大,軌道周期相當短,只有兩天左右。鑒於格利澤876d的與日距離,它高溫的表面最高可到開氏650 度。

畫家筆下的格利澤876d

超級地球.jpg


其他 於2006年被發現的超級地球

2006 年兩顆超級地球陸續被發現,經由微引力透鏡所發現的OGLE-2005-BLG-390Lb, 質量為地球的五倍,另一顆HD69830b的質量則是地球的十倍。


OGLE-2005-BLG-390Lb

 


第一顆位在可 棲息區域的超級地球


2007 年4月,由Stephane Udry所領導一支根據地在瑞士的團隊,宣布在格利澤581周邊可棲息區域的邊陲發現兩顆新的超級地球,其表面有可能存有液態水。有地球質量五倍大,距離 格利澤 581為0.073天文單位或一千一百萬公里的格利澤581c,座落在可棲息區域的「暖陲」,其平均溫度(不考慮來自大氣的影 響),估計在反照率可比照金星的攝氏零下三度
至反照率可比照地球的攝氏四十度之間。


格利澤581c

 

 

特性

 

鑒於超級地球相對較 大的質量,它們與地球在物理特性上有著一定的差距。一份以Diana Valencia為主的團隊針對格利澤876d的研究報告顯示,使用經由檢測行星及其相應質量的凌日法所測得出來的半徑,有可能推測出超級地球的組成結 構。計算繞行格利澤876的行星所得出的範圍,可以是在九千兩百公里(約為地球半徑的一點五倍)的固態行星到地核大到超過一萬兩千公里以上(約為地球半徑 的兩倍)有著冰層覆蓋表面的液態行星。在這半徑的範圍之內,超級地球格利澤876d的表面引力為~3.3g與~1.9g之間。巨大的表面引力(通常大過海 王星與土星這樣的行星,在某些情況下則大過木星)是超級地球一項眾所周知的特性。

 

資料來源: 點此 點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田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